首页 8月11日

1992年8月11日 国际考察队证实存在一条游牧丝绸之路
 
    1992年8月11日,一支由六辆北京吉普车和十几辆俄罗斯越野车组成的“大篷车”队,在泥泞沼泽、崎岖不平的蒙古高原上跋涉了4000余公里后,抵达乌兰巴托,完成了丝绸之路游牧路线的考察。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蒙古科学院组织的这支国际考察队是 7月13日从阿尔泰山深处的古城科布多出发的。队员携带帐篷、睡袋,沿着过去只有马匹、骆驼和牛车才能行走的古牧道和古驿道,对散布在阿尔泰山、蒙古大沙漠、杭爱山和鄂尔浑河谷中的史前岩画、古代游牧民族的遗物,唐代、元代和清代的碑文、寺庙、古城、要塞和屯田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察。
    在考察中,学者们侧重考察了古代游牧民族与中国的关系。
    在鄂尔浑河谷,考察队找到了建于公元840年的回纥汗国都城遗址。这座25平方公里的废墟曾是蒙古高原上最大的游牧民族的都城。在此之前蒙古高原曾出现过匈奴、鲜卑、突厥等强大的游牧民族,但他们的都城都未曾发现过。
    这座受封于唐朝皇帝的回统汗国的都城呈长方形,有城门、宫门、两道护城河和方型塔楼。土耳其学者推测,这座古城可能受到了中国的“天圆地方”观念和唐代都城布局的影响。
    令各国学者振奋的是,唐开元20年由唐玄宗为突厥王子赐建的“故阙特勤碑”今天仍挺立在杭爱山中秀美的草原上。这座高 3.75米、宽1.2米的大理石碑正面是用唐楷刻的碑文,字迹清晰如初,碑的顶端是三条龙盘绕在一起的石雕。碑文记述了唐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由于杭爱山不产大理石,一些学者认为,这座高大的石碑可能是从中国内地运过来的。
    考察队还考察了坐落在鄂尔浑河谷中的哈拉和林城遗址,这是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前蒙古汗国的都城。在这座废墟上,中国和日本学者发现了一块13世纪时汉字碑刻《建三灵侯庙记》。
    这次考察表明,古代中国北方确实存在一条自新疆哈密贯穿蒙古高原至辽东的游牧丝绸之路。在科布多发现的一张清代的驿站图还清晰地标明,有许多商道从北京出发,经张家口,跨过蒙古高原进入西伯利亚。
    考察队在阿尔泰山北麓跋涉1000多公里,对史前岩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专察结果表明,阿尔泰山岩画是贯穿欧亚大陆和美洲北部草原地带岩画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它为了解人类的早期活动和东西方民族的大迁徙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返回】
18在线·版权所有